防护再“加码”!《反洗钱法》十八年后迎修订
2024-06-03 08:11:30 来源: 华安基金 字号:

在全球化金融浪潮中,洗钱活动日益猖獗,为了持续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我国《反洗钱法》在历经十八年的实践检验后,迎来重要修订。


此次修订将法条由37条扩展至七章62条,进行了诸多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和亮点的修改补充,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为提高反洗钱能力,有效打击洗钱犯罪,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本次修订的四大亮点


扩大反洗钱的定义

将反洗钱的定义从原有的七种上游犯罪扩展到所有犯罪类型,并将法律适用范围由预防和遏制洗钱犯罪,扩展至预防和遏制恐怖主义融资及相关违法活动,极大拓宽法律的适用范围。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二条


加强原有客户身份识别力度

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进行尽职调查,取代和扩大了原有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义务范围。

特别强调金融机构应加强识别并核实代办人身份,不得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的查询范围将明确可以扩展到公安机关、工商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民政、税务、移民管理、电信管理等部门,大大加强了反洗钱机构合作和信息共享能力。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第三章反洗钱义务第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一条


明确金融机构信息共享与保密义务

要求在境内外设有分支机构或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中国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在总部或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反洗钱制度,并明确了信息共享机制和保密义务。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第三章反洗钱义务第三十五条


提高处罚力度

大幅提升对违反反洗钱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对金融机构及其董监高、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对于金融机构违规的罚款,最高甚至可吊销营业许可;以及对于个人违规的处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第六章法律责任


如何避免成为洗钱“工具人”?


当前犯罪分子洗钱的手段越来越高,很多新型洗钱方式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令人防不胜防。个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该如何提高反洗钱意识呢?


一、生活购物篇

不法分子利用正常商品交易,掩盖其洗钱的真实目的。


1、蛋糕藏钱

犯罪分子在实施非法交易时,会先向店主的个人账户进行转账,随后利用现金花束、蛋糕藏钱等手段,将现金藏匿其中,来掩饰现金的真实来源和用途,从而达到非法转移和藏匿现金的目的。

2、黄金“洗白”

在金店进行大量采购,让店员误以为自己是大客户,结账时声称自己没有带这么多现金,让店主提供银行卡信息,称由其朋友或者公司进行支付,以达到黑钱“洗白”的目的。

3、刮刮乐

到彩票店购买大量整本的刮刮乐彩票,以显示出对中奖的极大兴趣和期待,随后会找各种理由称自己钱不够,要求彩票店提供银行卡信息,让家人或者朋友把钱转过来。店家银行卡的进账实际上是受害人转入的被骗资金,店家的银行卡很快会被冻结,而指定人员也无法找寻。


二、学生兼职篇

犯罪分子利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进行洗钱活动。


1、跑分洗钱

犯罪分子常常打着兼职的旗号,诱导年轻人利用个人收款码代为收取非法资金,并以此赚取佣金。他们通过借用个人银行账户,将赃款“洗白”,使得非法所得变得看似合法。许多年轻人被这种看似“轻松”的赚钱方式所吸引,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最终却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2、游戏买卖

犯罪分子先将通过犯罪活动获取的非法资金用于购买游戏币或游戏道具,再通过游戏平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将这些游戏币和游戏道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转卖。买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这些物品,并将款项转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通过这种方式,犯罪分子的赃款便被巧妙地转换成看似合法的收入,从而掩盖了非法资金的来源。

3、引流推广

犯罪分子通过所谓的免费领礼品进行“吸粉引流”,以此诱导人们转发朋友圈、拉人入群等,暗中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而帮助诈骗团伙推广诈骗平台,为其“引流”易受骗人群,从而牟取非法利益。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