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捍卫个人信息安全
2023-02-27 09:37:14 来源: 国民养老保险 字号: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个人信息的曝光问题,被非法获取并利用的渠道和环节越来越多。比如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推出“修复征信”、“解决债务”、“代办大额信用卡”等虚假服务,诱骗消费者并借机获取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等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泄露,轻则被短信、电话骚扰,重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注销校园贷、仿冒银行、投资理财、推荐股票”等骗局。所以,在非法信息传播渠道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的今天,个人信息安全更加不可大意,个人金融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麻烦不断。


本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个人金融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呢?


01、个人金融信息是什么?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和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02、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渠道


01)免费WiFi

一些不法分子会将免费WiFi投放在公共场合,吸引用户使用,而WIFI探针会把所有周围连过它WIFI的手机个人信息全部都记录下来,比如个人住址、个人收入、个人喜好等等,从而导致个人金融信息泄露。


02)钓鱼网站

钓鱼网站的页面与真实网站界面基本一致,是欺骗用户的虚假网站。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通过短信或者网页弹窗大肆传播钓鱼网站链接,通常会伪装成银行、网购平台等官方网站,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


03)APP泄露

大部分用户在下载APP后并不会仔细查看用户使用协议,不经意之间就会给APP全部的使用权限,而这些权限大部分会包括:摄像头、录音、电话簿、位置信息等,从而会让不法APP有机可乘,肆意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04)各类单据信息泄露

车票、快递单、外卖单等各类单据上都会含有个人信息,很多人往往不经处理就会将单据丢弃,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05)淘汰电子产品

很多人在换新手机后,会将手机“恢复出厂模式”并选择“高价回收旧手机”,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完全清除手机内的个人数据,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内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和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

 

03、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1、谨慎填写:不要在陌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如财产状况、贷款情况等。

2、核实身份:核实好身份,勿轻易透露自己的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

3、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等不随意拍照给他人,也不要轻易转借。

4、丢件处理:丢弃带有个人金融信息的废品时,要先销毁,如快递单、银行对账单等。

 

04、个人金融信息一旦泄露如何补救?


1、第一时间修改重要密码,如银行卡密码、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若发现银行卡或支付账户被盗刷,应及时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挂失或冻结账户,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报警。

2、对于收到的不明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应保留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证明,若个人金融信息被违法利用,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温馨提示

提升保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防范信息泄露,共筑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