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三个层次:推进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建设,健全中长期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迄今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有16个年头。货币市场利率及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利率基本上实现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面临历史上难得的迅猛发展机遇,无论是从一二级市场规模、债券定价和收益率曲线形成,还是从投资者行为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对债券市场规模的影响体现在:
一级市场上,企业纷纷从申请贷款转为直接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即增加债市的供给。以信用债为例,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升至2011年得10%。同时信用债扩容背景下,发债主体也会更趋多元化,未来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将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化。
二级市场上,以债券市场最大参与主体银行为例,间接融资被直接融资替代,信贷减少;银行成本上升,要求更高的债券收益率,银行风险偏好上升,银行中低评级信用债需求增加。其他投资群体如养老金保险、企业年金、固定收益信托、基金公司等的旺盛需求也会激发出来,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产品热卖就是很好的例子。借利率市场化的东风,信用债市场供求两旺,债券品种、数量、参与主体都会迅猛发展。
对信用债定价的影响。2004年之前,企业债发行普遍采用银行担保,因而企业债的信用评级和发行利率无差异化现象较为突出,评级几乎全为AAA级,几乎没有违约的可能性,难以体现不同企业之间的资质水平差异。2004年之后,取消银行担保,企业债券由额度审批到实质核准制度转变,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丰富了发债主体信用级别的层次,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信用级别从超AAA到A,信用等级丰富,增强了信用债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完善和平滑了信用债收益率曲线。
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前,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信用债发行量非常小,而且银行担保导致评级非常高,机构投资者没有兴趣,转向炒买炒卖长期限利率品种。市场上充斥着交易型投资者,缺少配置型长期投资者。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信用债市场从品种、期限、信用等级、流动性高低等各方面都会有长足的发展,可以满足各种各样投资者需求,持有适当的债券到期将成为不少投资者明智选择。炒券变成选券,对机构投资者信用评级能力和信用评级体系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个人投资者购买债基因此要注意选择公司综合实力强、有自己完善的评级体系和评级团队的公司。
(作者系华安强化收益债券、信用四季红债券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