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基金在谨慎中不断求发展
2008-12-19 09:05:00 来源: 新闻晚报 字号:

  背景资料

  1992年11月,我国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挂牌上市。

  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于颁布了《暂行办法》,为我国基金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1998年3月27日,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性跨越。

  2003年12月,国内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发行,其中包括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

  2006年10月,中国第一只海外投资基金(QDII)华安国际配置公开发行。

  “政策推着市场走,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次尝试和创新,这是10年基金发展中突出的一个特点。 ”这是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客服与电子商务部总经理赵敏专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我国基金行业最早一批的从业人员,赵敏见证了我国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摸索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通过对赵敏的采访,不但看到了监管部门对基金行业的关心,也可以看到基金从业者们在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封闭式基金:基金当作股票炒

  “最早时候的老基金被大部分投资者当作股票来炒的,因为当时的投资品种比较少,而且基金的绝对价格较低,投资者根本就不管基金净值,那个时候基金交易价格在短期内翻番也不算稀奇。”赵敏告诉记者,1991年在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就成立了第一批投资基金,当时多数投资者根本不了解投资基金是什么,就把基金和股票一样炒。

  “当时做证券就是一个字‘炒’,看谁的资金多,庄家横行,大鱼吃小鱼。 ”赵敏表示,当时的证券市场还不很规范,是一个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博弈的市场。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相关的法规,老基金的运作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投资者权益缺乏足够的保障。

  看到了老基金的弊端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酝酿,1997年10月出台了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金泰、开元、安信等一批证券投资基金纷纷设立,规范化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主体之一。

  “不过,封闭式基金设立之初,投资者还是将它当作股票来炒作,记得基金安信上市的第一天就涨到了1.6元。 ”赵敏告诉记者,安信还不是涨的最高的,首批封基中有的基金在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涨到过2元以上。“现在封基都存在一定的折价,而早期的封基经常是溢价的,那时很多人是在‘炒’基金。 ”

  开放式基金:体育场里排队抢购

  “华安创新发行的时候,场面非常火爆。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是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当时购买者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排队购买。有不少市民隔夜就开始排队了,后来购买的人实在太多,发行网点只能在体育场里借了场地,市民们围着体育馆排队购买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

  赵敏介绍,当时的销售网络并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华安创新的代销银行只有交通银行一家,且全国也只有少数交行网点才有销售,而且当时购买基金还必须持有太平洋卡,这在银行卡还不普及的当时,有不少购买者都是在购买基金的同时,办理了自己的第一张银行借记卡。

  华安创新发行时是根据地区划分配额的,赵敏告诉记者,很多销售点的工作人员都是制作一块大牌子,在上面写上配额,然后根据销售数量,更新所剩余额的。

  在华安创新受到市场青睐的背后,包含了首只开放式基金相关方面众多人员的辛劳付出。由于封闭式基金存在着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与客户交流不充分等不足,监管部门和基金公司在准备推出开放式基金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开展投资者教育、知识普及。

  “从最初的多家基金公司候选,到经过轮轮PK,一直到最后决定由华安来发行第一支开放式基金,我们前前后后差不多准备了两年时间。”赵敏说,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充分说明监管部门对于基金行业的谨慎和负责的态度。

  QDII:走出国门分享世界财富

  随着基金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公司管理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基金投资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银行、券商,还出现了基金公司电子直销的模式,投资者购买基金越来越方便。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基金行业学习国外成熟基金运作管理经验的需求,我国开始批准设立合资基金公司。

  在国外基金公司进入中国,基金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我国基金投资的范围却仍然局限在国内投资市场,一直没有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前两年国际投资市场牛气冲天之时,国内的基金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优质的海外投资机会逃走。

  2006年,华安成功发行了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中国第一只QDII基金,结束了国内基金不能投资海外的历史。 “从长远来看,基金走出A股市场,在全球市场寻找资金使用效率高的投资机会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

  赵敏告诉记者,当时绝大多数投资者对QDII很不熟悉,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在设计中加入了保本机制。赵敏说:“从封闭式基金开始,我国基金发展整整走过了10年。 10年里,不论是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还是QDII基金的发行,保投资者利益,一直是基金监管部门和华安基金不变的宗旨。 ”

  记者手记

  结束了对赵总的采访,闲聊中了解到前几天他们找到一位从华安创新基金发行就持有到现在七年的忠实“老基民”。巧的是这位最忠实基民的女儿还进了华安工作,这不禁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位王女士。

  “我会买华安创新是在是巧合。”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在购买华安创新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股票和基金。那天她下班经过家里附近新闸路上的交通银行时,看见有10几个人在排队,所以她就上去“噶闹忙”,打听下来是在预约拿号码买基金,当时她也不懂什么是基金,只是听当时在拿号码的人说:“明天发行新的基金,肯定可以赚钱的。”王女士一听可以赚钱,心想拿了号码不买也无所谓,于是就拿了个号,回家去了。

  王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晚上,银行门口排队的长龙已经站到了她家的小区里。一看这个架势,王女士想起来当年别人排队买认购证的情形。与家人一商量,一致同意不能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幸好前面拿了号,第二天一早,她就去银行里拿了10万元购买了华安创新基金。

  “当时也没有投资的意识,买了基金后也就当做存银行,所以一直也没有特别关心过。直到前两年的牛市时,才意识到这次投资的成功。 ”万女士告诉记者,她买了华安创新后没有赎回过,基金的分红也因为怕麻烦而选择了继续投资。在去年市场最高点时,基金市值到过55万元。

  “现在市场不好,市值比最多少较少差不多一半,不过还是有盈利的,比起一些自己做股票的朋友,收益一点也不差,所以我并不准备赎回。”经过几年的持有,王女士体会到了基金的长期投资收益。

  听完王女士的经历,在感叹她所遇到的种种机缘巧合之余,反观不少号称“炒基高手”的投资人,在今年的熊市之中损失惨重。两者反差,再次证明了时间可以熨平一切市场波动的法则,长期投资才是王道。看来投资者还是应该摆平心态,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