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更高更持久的成长——从基金安瑞到华安中小盘成长
2007-03-28 00:00:00 来源: 字号:

  2007年3月1日,北京民族饭店,基金安瑞的持有人代表表决通过了基金安瑞的"封转开"方案。这意味着基金安瑞即将掀开新的一页,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将粉墨登场,成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第8只开放式基金。

  诞生

  基金安瑞的诞生始于国内基金市场对"老基金"改制的大背景中。翻阅基金安瑞的家谱,可以找到三个前身:金龙基金、沈阳富民基金和沈阳万利基金。根据"老基金"清理规范方案的相关精神,以上三只基金进行了规范重组,并最终合并为"安瑞证券投资基金"。2000年7月14日,金龙基金、沈阳万利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沈阳富民基金在沈阳证券交易中心摘牌。

  作为由上述三只基金经清理规范后合并而成的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基金安瑞于2001年8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时的总份额为207,700,000份。同年2001年11月3日,基金安瑞完成了扩募,基金总份额增至5亿份,基金存续期也随之延长5年至2007年4月28日。

  对于当时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基金业来说,规范运作的封闭式基金承载着众多持有人的企盼。基金安瑞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对于已经习惯了上银行开卖开放式基金的新一代基金投资者而言,封闭式基金对他们来说并不那么熟悉。或许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还搞不清楚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模式、交易价格的原理以及折价率等概念。然而,正是这些一度被边缘化产品的出现,帮助第一代基金持有人了解了基金专业理财、组合投资的优势。

  时至今日,对于当初以扩募价认购基金安瑞,并且持有至今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以1倍以上的回报率作为这6年来的句号应该说是圆满的。截至3月16日,基金安瑞的累计份额净值达到了2.3063元。

  基金安瑞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却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2001年起的5年漫漫熊市和2006年的爆发式行情,可谓此行不虚。

  成长

  历经5年多的规范运作,基金安瑞圆满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晨星(深圳)基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至3月16日,基金安瑞设立以来的总回报率高达126.25%。

  不同于"安"系封闭式基金的两位"兄长"--基金安信、基金安顺,基金安瑞的诞生之日已经有了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作为首只开放式基金的管理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无疑是当时基金业的领军人物。

  作为基金安瑞的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安瑞倾注了相当的投入。在安瑞的历任基金经理名册上,近年风头甚健的明星基金经理尚志民以及林彤彤等都赫然在列。
  2001年8月,基金安瑞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诞生。然而,2006年前长达4年的熊市显然不是偏股型基金的热土,这让偏重股票投资的安瑞始终未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2006年A股市场的崛起,终于赋予了偏股型基金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一年中,基金安瑞的净值取得了成立以来的最快增长,达到90.02%。在当年末公布的2006年度分配预案中,基金安瑞的持有人将有望获得每份份额0.39元的分红。

  进入2007年,基金安瑞的表现更为亮丽。晨星(深圳)基金数据中心3月19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16日,基金安瑞今年来的净值增长率在小盘封闭式基金中排名居首,在全部封闭式基金中高居第二位。

  从某种程度来说,基金安瑞们的小盘封闭式基金的成长之路就是中国基金业发展之路的浓缩版。不仅基金的业绩走势同样也与A股市场的脉络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从粗放到规范,从封闭到开放,经营管理模式的变迁见证了基金运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转型

  时代在进步,中国基金业在快速发展。当开放式基金不可争议地成为基金主流产品之时,越来越多的到期封闭式基金纷纷踏上了"封转开"之路。2007年是基金安瑞的转型之年,也将成为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的元年。转型之年,基金安瑞的表现颇为亮丽,为转型后的再次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形散神不散,继往开来是基金安瑞向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转型的核心思路。翻阅公开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安瑞基金投资目标是"投资于小型上市公司,即公司市值低于市场平均市值的上市公司。投资目标是发掘小型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机会,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获取长期的资本增值。"转型后,华安中小盘的投资目标将调整为"通过主要投资于具有持续成长潜力的中小盘股票,在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增值。"

  坚持"成长"大旗,发现成长的力量,转型后的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志存高远。相比安瑞,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有着更好的外部环境,股改的完成让中国资本市场孕育着更大的历史机会,内生、外延的增长机会赋予了成长类基金广阔的前景。选择定位于成长型股票基金,源于短期振荡牛市的市场需求,更源于长期的信心。

  安瑞基金经理刘光华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成长股是回避市场振荡风险,并获取中长期可观收益的较优选择。

  首先,我国的宏观经济为企业盈利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国GDP增速为10.7%,这是连续第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政府工作报告给2007年定的目标是增长8%,而从今年前2个月的统计数据看,估计今年仍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年份。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支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盈利持续、快速增长。

  其次,牛市中,投资者愿意为成长股支付估值溢价。假设有一家公司,2006年市盈率为40倍,高于市场平均31倍的估值,但如果该公司在未来两年税后净利润能保持平均40%的增长。则其2007年的市盈率将下降到28.6倍,2008年为20.4倍。也就是说,高成长的公司能支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静态估值,随着盈利的逐年增长,其动态市盈率将快速回落到合理区域。

  第三,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往往是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将成长为行业龙头。投资这样的公司,流通股东能分享公司的成长,获取丰厚的中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