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市场看宏观︱长江证券邬博华:谋新而重质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10-12 04:29:17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字号: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面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大有可为,通过制度机制解决包容创新问题、通过融资推动创新资本形成、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长效激励留住核心人才,打通生产要素、投资资金、创新驱动力之间的堵点卡点。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赖于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向新而行,资本市场锚定新质生产力,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引擎。

 

面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大有可为,通过制度机制解决包容创新问题、通过融资推动创新资本形成、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长效激励留住核心人才,打通生产要素、投资资金、创新驱动力之间的堵点卡点。

 

一方面,资本市场优化制度机制,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新质生产力企业IPO占比由2018年的27.9%,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97.7%。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资本市场累计助力1853家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市值达20.48万亿元,有效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全面激活市场动力。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相较传统的信贷融资,新质生产力企业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使得直接融资成为最便利和有效的募资渠道,新质生产力企业每年再融资数量占市场比重从2018年的20.6%,升至2023年的37.2%,再融资规模占比从2018年的11.7%,升至2023年的19.5%,再融资助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购重组帮助企业整合不同资源,是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自2018年以来,累计超过120例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合并重组助力上市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股权激励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助于企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截至2024年上半年结束,已有1149家新质生产力企业实施过股权激励,占新质生产力企业比重超过60%,高于A股公司整体水平。

 

二、映射经济,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反映。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高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导向,科技行业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旋律。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群体逐渐壮大,上市公司家数由2018年的407家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853家,占A股公司数量比重亦由12%上升到34.7%。与之对应,企业市值由2018年的4.90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20.48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在股市中的映射。以“双创”板块领衔,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全面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超30.6%,电子、芯片、软件、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产业蓄势待发。

 

三、共同成长,新质生产力兑现业绩,与投资者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

 

透视历史经营情况,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营收连创新高,盈利持续向好,自2018年至2023年,新质生产力企业营收、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1.26%、9.60%,显著超过A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持续研发投入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科技创新旗帜鲜明,新质生产力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投入占营收比重由2018年的3.29%增长至2023年的5.08%,占比明显高于A股整体情况。科创驱动下增长潜力可期,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新质生产力指数累计收益率达63.02%,超额收益显著。新质生产力企业与资本市场共同成长,让投资者得以分享中国增长红利、推动共同富裕。

 

四、加速聚焦,政策引领资本市场回归本源,推动社会资源导向新质生产力。

 

金融的本质功能是对资产的风险定价,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庞大的社会资本与新经济企业及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通过直接融资连接起来,将低成本的资金直接输送给高效率的新质生产力,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本的集聚。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赖于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国九条”、资本市场“1+N”体系,立足顶层设计,从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出发,为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升服务质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促进投资和融资相协调,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作用,从而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