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启森:持续打造基于平台的基金超额收益能力
2019-10-15 08:53:25 来源: 点拾投资 字号:

导读: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偏成长的TMT还是偏价值的消费品,都出现了明显的Alpha行情。无论什么风格的投资者,只要具备捕捉超额收益的选股能力,都能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中获取较高的回报。


我们看到华安基金今年以来投资业绩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特征,主动偏股基金中,截至9月24日,1只产品收益率突破 80%;7只产品收益率突破60%;19只产品收益率突破50%;23只产品收益率突破40%。业绩突破50%的19只产品分别由13位不同的基金经理管理,价值、成长、均衡、消费、科技,多线涌现亮眼产品。业绩全面爆发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就此访谈了华安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翁启森(以下简称Jason)。


事实上,我们在去年也访谈过Jason,他当时就提到要通过打造高效能高匹配的投研团队,让基金经理发挥自己的能力圈,从而为持有人带来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Jason强调,一个好的投研平台必须是多元化的,可以包容不同的投资风格。同时,通过塑造良好的投研文化以及建立强大的研究平台,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投研团队中所有人的智慧。


超额收益来自能力圈的深耕细作


1. 朱昂:我们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也和您做了一次访谈,当时您就提到华安基金投研平台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今年我们也看到华安基金不同风格的产品都在市场上名列前茅。您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Jason:从宏观背景出发,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展现它多元化的生命力,而不是受单一共性的特征所影响。我们今天看到,A股市场不是一个市场,而是由多个市场构成,这包含了各种投资风格和行业的不同周期。


中国资本市场很大,不同的企业,面临全然不同的生命周期、竞争格局、外部环境等因素。有依靠成本优势取胜的传统行业,也有处于全球产品创新的新兴产业,甚至金融板块里面的银行、保险和券商,都处于完全不同的竞争格局。没有一个人可以全面覆盖不同商业模式、不同产业周期、不同行业格局的企业。基金经理与其什么都抓,不如精耕细作自己的能力圈,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运营到极致。


华安基金努力打造不同风格的投资团队,让他们在其特定的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以期捕获属于他们的超额收益。每一个基金经理只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精通一两种“武器”,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且做到极致就可以了。我们团队中有人擅长消费品、有人擅长成长股、有人擅长绝对收益。只要足够专注,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里面,你一定能找到符合你投资风格的公司,构建你自己的投资组合。
 

2. 朱昂:您主张专注力是一个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的来源,通过让基金经理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最大化保留每个人的超额收益?


Jason: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必须给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并且控制组合的投资风险。每一个投资体系中的风险和收益特征都是不同的。比如你之前访谈过我们的成长股风格基金经理胡宜斌,他面对的是一批波动性天然比较高的公司,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在高波动的成长股里面,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选出具有超额收益的公司。但是换到消费品领域,又是另外一种模式,行业中公司的风险和收益风格特征又不一样。


华安基金投研团队始终不断在强化每个人对于其专业领域的认知并力争做到极致。我们必须要比大部分同业有更敏锐的嗅觉,更能提前发现价值,才能创造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你看中国每一个品类、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定位,所处的行业周期是不同的。从好的方面来看,市场空间足够大,不同行业里的优秀企业,都能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展现其生命力。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时刻都要思考如何去挖掘被低估的价值。


投资中的“隐藏价值”也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静态的价值,并没有被市场所挖掘。另一种是动态的价值,市场并没有真正理解其长期价值。不同的投资方式,会有不同的价值发现模式,也对应到不同类型的成长股或者价值股投资方式。


3. 朱昂:华安的投研团队,如何支撑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研究需求呢?


Jason:是的,华安今年百花齐放的投资业绩,应该还要归功于强大的研究平台的支持。就价值发现而言,我们非常看重一个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商业模式、核心团队等等。我们的研究团队将重心放在对于企业内在价值的挖掘上,而非寻找短期的催化因素。


华安基金对于研究员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要求自己的研究员要比外部券商分析师研究得更深入、更前瞻,并且能进行独立的判断,这样才能先于别人找到好的公司,实现独特的价值发现。
 

做好深度研究 才能在“恐惧中贪婪”


4. 朱昂:华安基金如何通过深入研究,提前布局了今年具有超额收益的品种?


Jason:我们今年在消费和科技领域都做到了提前布局。消费品方面,我们布局了白酒、猪肉、旅游、机场以及一些新消费形态的公司。中国的消费市场足够大,新老并存。有周期性特征的猪肉、有时间越长越值钱的白酒、也有新生活形态发生变化带来的机会。比如大家都没时间做饭了,那么做半成品的食品公司需求就很大。我们还看到了消费升级带来的奢侈品回流。机场和旅游部分公司都是受益于这个趋势。


科技方面,我们对于5G早已提前布局,去年在底部买了某通讯设备龙头企业。今年我们也是延续5G的布局,高度关注科技产业链的演绎和变化。


深度研究是我们敢于在悲观中布局的重要前提。特朗普对华为实施打击的时候,市场从失望到悲观,我们却在寻找中国科技行业的机会。从去年的中兴事件到今年的华为事件,我们都在市场灰心丧气的时候,看到了产业链背后的生命力以及隐藏的投资机会。


实际上在遭受打击前,华为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供应链已经开始去A(去美国化),增加C链(增加中国化)。通过华为重新构建的生态链,我们发现了重大的投资机会。华为作为全球前三大IC采购的科技公司,谁能进入其供应链,未来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很强大的企业。


我自己是半导体企业出身,又有二十年科技产业的投资经验,对于整个科技行业产业链出现的变化,会比较敏感。过去几十年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范式,也是伴随着供应链一步步地产生区域兴衰的变化,从最早的美国,到后来的日本,再到台湾、韩国和亚洲四小龙,以及今天的中国,这就是半导体最经典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


当年台湾半导体崛起的经验,也让我能快速发现特朗普打击华为的举措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商机。这就是为什么华安基金在华为事件后,快速布局了这一条产业链。别人看到的是风险,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巨大机会。


5. 朱昂:华安基金非常敏锐地把握了华为事件带来的投资机会,当时有没有什么事件佐证了您对5G的判断?


Jason:一个重要的佐证是台积电六月营收的数据。当时惊讶地发现7纳米芯片有大量订单,我们立刻就去查到底是什么企业在下单,发现一批订单是来自华为的。基于台积电在5G芯片订单的大量涌现,我们判断5G手机明年会进入爆发期。毕竟,目前全球只有台积电有能力做好5G芯片,三星的5G芯片良率还很低。我们还看到包括海思、超微、赛灵思、联发科等一大批公司都在大量运用7纳米的5G芯片。这也验证在5G基站爆发后,5G手机将进入爆发期。


对于台积电,我们一直做深度的跟踪。这是台积电过去10年第二次大幅提高资本开支,这在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台积电过去三年没有提过智能手机,这一次提出智能手机,说明5G手机爆发力会很强。


从科技股投资的节奏看,芯片一定是领先的。于是我们把5G的配套、模组、PCB面板等都看了一遍,全面分析和挖掘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就这样,我们大TMT团队嗅觉灵敏,比较超前地找到了产业链中会先受益的一批公司进行布局。我们整个投研团队是要求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力的。


6. 朱昂:很少有国内投资者能从台积电数据中挖掘到A股的投资机会,这是不是受益于华安基金TMT团队的国际化视野?


Jason:华安投研团队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TMT行业的产业链一直是全球化的,你需要了解不同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公司自身的能力,才能把握投资机会的爆发。


当然,对于台积电的变化,我会更加敏感。因为自己就是从台积电出来的,比一般人更能理解那些数字背后的含义。通过观察运营数据的变化,大致能发现背后产业链的重构,许多关键信息都隐藏在细节里面。


华安对研究员一直强调做深入研究,关注行业的各种变化,从科技产业周期中去挖掘投资机会。这一套打法,自己过去已经演练很久了。


做投资还是要跟产业草根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次科技行业的产业链重构,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A股之前有某家IC设计公司上市,我们也是在底部买进了很多,浮盈了150%以上。投资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还把其美国竞争对手、上下游供应链、在华为内部的反馈都研究了一遍。这就是深入的行业比较研究的做法。


资本市场提供的空间是很大的,但是你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研究能力去匹配这些机会。我其实对于美国的去全球化一直很关注,这对未来投资的挑战会很大。从全球供应链角度,会增加很多变数。以前生产链一体化,现在是碎链时代。大企业现在必须考虑产业链去中心化,不能集中在一个基地生产,可能美洲有制造厂,亚洲也有,欧洲也要有。
 

坚持建设多元化的投研平台


7. 朱昂:去年的访谈您提到了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要稳定,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目前华安基金内部对于基金经理是如何进行分组的?


Jason: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会对三大风格进行分组:成长、价值和均衡。我们内部投资团队的分组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方式,形成了核心价值、科技成长、均衡配置和绝对收益四大投资小组。


这四大投资小组,对内匹配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能力,对外匹配用户对于不同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的需求。比如科技成长就属于相对高波动、高收益的产品。这也符合华安基金一贯以来研究实力上的禀赋,我们在科技股的研究和投资上,一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长期的超额收益也比较高。


目前我们投资团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分组是:以杨明和王春为代表的核心价值组,以陈媛、谢昌旭、王斌为代表的消费主题组,以胡宜斌、崔莹、李欣为代表的科技成长组,以及以蒋璆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组。同时万建军领导我们的研究平台组,为基金经理投资提供“子弹”。


华安这几年,无论是价值风格、消费风格、科技风格、还是绝对收益的产品,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率。不同的产品模块,对应不同需求的投资者,这些产品本身有很明显的特征,在任何时候,产品风格都尽量不发生漂移。


相比海外,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不稳定,导致了收益率来源的不稳定。华安基金作为一个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倡导的理念是基金经理的多元文化,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匹配他们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


市场是一直在变化的,有时候成长型选手会胜出,有时候价值型选手会胜出。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当不同风格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有比市场相对应更优秀更杰出的基金,而且这几年我们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8. 朱昂:我们去年访谈,您也强调了基金经理风格和产品特征的匹配,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平台,让华安每年都会有代表性的产品被市场认可。作为投资总监,您觉得过去这一年您是怎样帮助基金经理做到这一点的?


Jason:作为投资总监,我不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进行过多的干涉。我主要做两个事情:1)鼓励基金经理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让其风格和产品特征的对接更加匹配和有效;2)提高投研沟通的效率,让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都能从研究部获得充足的“子弹”。


在基金经理的管理上,我尽可能在基金经理的低谷期,给他们“雪中送炭”。比如胡宜斌刚做基金经理的时候,正好遇到成长股大幅回调,对他的打击比较大。自己因为经历了好几轮周期,知道这是一个优秀基金经理成长中必定遇到的问题。这种时刻,我会尽量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包容,去挺住他对投资的信心。


很多时候,短期业绩不理想并非基金经理的能力问题,而是跟市场风格不匹配。这一切,只有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体会。


在研究团队的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比较高,希望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都能从我们研究平台中得到符合他们需求的研究支持,这就需要同时实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访谈中我也提到,华安研究团队分为五大小组:宏观策略、周期、先进制造、消费和TMT。我们会横向和纵向提高投研的效率。纵向意味着研究小组对个股更加深入的跟踪。横向则是不同研究小组对某个投资主题的协同研究。


9. 朱昂:去年访谈时也感受到翁总对于产品设计和创新的重视,有了不同风格投资小组的超额收益能力,以及研究平台高效率的支持,就可以在产品创新上设计出更多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产品,对吗?


Jason:华安基金的产品设计在国内是非常多元化而又有竞争力的。因为我们的投研团队能把投资模块化,基金经理对于自己风格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我们就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优秀产品,无论你的要求是低Beta还是高收益,去找出基于价值的Alpha。


我们的绝对收益产品,也是根据过去几年对于资产荒的思考进行设计的。这种产品的特征是控制下行风险,不做太激进的配置,为客户提供比银行利息高一倍的收益率。伴随着刚性兑付打破,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需要寻找稳定收益的资产。我们认为这种产品背后的资金需求会很大,可能比价值和成长风格的基金需求还要大。


如果是我自己,也会很喜欢这种产品,要求不多,能超越通胀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就行。


包容性背后是统一的团队文化


10. 朱昂:投资风格的多元化以及高效率的研究平台,背后一定是内部文化的统一,您怎么看华安投研团队的内部文化?


Jason: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应该彼此互补,而不是互相竞争和对抗,这背后确实需要统一的团队文化和内涵。


对于我们的投研团队,我内心是非常感激的。我觉得我们内部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低调内敛的气质。无论他们的业绩做得多么出彩,为人都是谦逊低调的。我们这个行业几乎每一年都会涌现各种各样的明星基金经理,有些超级明星容易志得意满,其实我们都知道,业绩好很大程度来自时代给予的机会。


我们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最需要感谢的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华安的投研团队,无论什么风格,内部都互相认同,真诚谦逊。这一点非常让我放心。


11. 朱昂:能够实现投研文化的统一,很大原因是否在于您花了很大精力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内部培育上?


Jason:的确,能够进入我们这个行业的年轻人,都是国内最顶尖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属于最聪明的一批人。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花点时间打造自己的研究能力,长期看会有很大的价值。


我们对于研究员的内部考核非常严格,研究员做重大推荐的时候,一定要做模型,推荐的逻辑需要通过模型体现,要有可验证性。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孵化期,希望他们是在准备比较充分的时候才开始做投资。这几年我们从研究员培养起来的新基金经理表现都很好,比如消费品基金的陈媛,就曾经在平台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员。


其实年轻人不要太急于求成。有人说,人一辈子上天一定会给你六次机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只要你有实力,机会来临时你能把握住,就一定会找到你生命中最荣光的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人很容易浮躁,每个人都急于抓住自己成长和爆发的瞬间。但过去几年,你就算爆发,如果内功不扎实,到后来也会变成泡沫。可持续性其实才是投资行业更重要更珍贵的特质。


华安基金希望打造业绩可持续的投研团队,能够经受逆境考验的基金经理,以及坚定不移深耕价值的研究员。


最终,资产管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作为一家全平台的资产管理公司,华安基金坚持不懈地构建基于平台的基金超额收益能力。对研究员而言,我们通过严格的内部培养持续打磨他们强大的研究能力,对行业要有深入前瞻的理解。对基金经理而言,我们着力打造基于他们能力圈的超额收益能力。始终相信,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平台,通过持续打造基于每一个人的竞争力,我们的投研团队才能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多元化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