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宜:港股震荡不改中长期配置优势
2018-04-09 09:17:53 来源: 中国基金报 字号:

  今年一季度,港股市场继续发力,但受科网股调整及中美贸易忧虑,几乎令其抹消升幅,港股该何去何从?三万点后,港股市场该买什么?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徐宜宜,带您走近港股投资。


  港股市场吸引力犹存


  记者:可否谈谈您对当前和未来港股市场的看法?


  徐宜宜:受外围市场等影响,近期港股陷入调整,短期内或将继续震荡下行,但我个人认为其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就今年港股市场的投资逻辑而言,我认为主要是四个方面:估值优势、新兴成长、资金流入以及政策支持。


  估值方面,港股市场总体估值在11.9倍左右,低于沪深300的13.4倍,也低于标普500的24.1倍和日经指数的15.8倍,处于全球资产价格的洼地。


  其次,成长性上,港股主板加权平均后2017年总体业绩增长率为29.5%,2018年预期增速有所降低,但相对于指数本身的估值来说,性价比高于国际上其他主流市场。


  再者,从资金流入看,截至3月23日,沪股通和深股通净流入累计超过7376亿元,国内投资者全球配置意识逐渐加强,而港股是最青睐的标的。


  最后,政策方面,我们认为今年香港市场会有很多利好因素。譬如一带一路政策推动、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改革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等。


  记者:与A股相比,目前港股在基本面、行业板块等方面有什么亮点?


  徐宜宜:截至3月23日,和A股相比,香港市场中金融地产市值占比43.9%,这点与A股相似。但TMT、消费类(含零售)占比高于A股,制造业占比却远小于A股,结构上是有明显差异的,同时有很好的互补效应。港股中有很多A股暂时无法买到的稀缺标的,如腾讯、吉利汽车以及舜宇光学等。这些带有高科技性质的企业不仅在各自领域占据了显著优势地位,而且其业务均代表了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方向,在港股中的权重也比较大。


  记者:在今年港股投资上,可否谈谈您的思路或选股策略?


  徐宜宜:选股策略上,我们认为第一批港股通资金往往是专注于A/H折溢价。下一个机会,我们认为在金融以外,港股通范围内仅在港股上市的众多消费类、TMT的龙头企业配置价值凸显。这些企业由于其相对轻资产,受到利率汇率影响小,代表了中国经济逐步向消费转型的特征,估值普遍也就是在17~18倍,具有更好的业绩可持续性,应该是未来投资的方向。


  全市场首只纯港股的港股通ETF


  记者:即将推出的港股精选ETF指数基金有什么特色和优势?为什么选用中华港股通精选100这只指数?


  徐宜宜:借助港股通东风,华安基金推出了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这只产品剔除了A/H同时上市的股票,纯粹针对香港上市股票的投资。其次,相比目前投资港股的指数产品,其行业分布更均匀,譬如减少了金融地产的占比(<50%),增加了科技医疗消费的比重,成长性更好。这是在互联互通机制下,更贴近港股主题的一只纯港股指数。从过往业绩来看,无论是一年还是三年业绩,该指数均跑赢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其能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主要是因为指数编制规则中剔除了A+H股,而A+H股中银行的占比为64%,余下的很多是采掘业等较大的国企。虽然银行在去年普遍上涨较多,但在金融监管趋严,社会整体去杠杆的环境下,未来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仰仗的是轻资产模式,即创新和消费,因此更加聚焦于新兴产业的香港精选100指数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记者:在港股投资方面,采用指数型投资策略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哪些便利?


  徐宜宜: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便捷地布局某个特殊投资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时能分散掉个股风险。特别是有些领域存在较大的系统性机会,而投资者对该领域个股相对陌生的情况下又想抓住这个系统性的机会,指数型产品就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自己认知上的短板,避免个股分化带来的“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情况。另外,指数化投资的成本也是低于主动型基金的。此外,就本次发行的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产品来说,其在上交所上市,采用T+0交易的方式,流动性也更高,方便投资者做波段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