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华安媒体互联网基金经理 胡宜斌)
截至2017年6月,在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科技公司占7家,分别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这7家公司在其对应交易所中的市值占比超过8%,近8年增长近10倍。其中,中国的两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前十大中概股中的市值占比约为75%,营收占比接近一半。就此来看,似乎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已然步入弱肉强食的马太效应阶段。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点:第一,2010年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房地产新开工和基建投资的增速开始见顶回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上的放缓和结构转变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进一步依赖于消费,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消费升级,品牌消费观表现得更为显著,传统消费行业率先步入强者恒强的固化格局。
第二,伴随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和PC互联网步入饱和,泛互联网产业蛋糕的增长放缓给小型创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2015年A股创业板泡沫破裂,以及2016年美联储开启渐进式加息所预示的量化宽松政策出现拐点,导致创业公司严重受限,多数依赖于持续烧钱的创业公司难以维生。然而,全球科技巨头们的根基依然深厚,资本退潮和创新放缓并不会影响龙头企业的现金流,七大科技公司2016年手握近3500亿美元现金且持续增长。未来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投资、并购、烧钱等各种手段获得新增的市场份额,也可以抢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增量盈利点,甚至可以在这些前沿科技成熟前,提前锁定产业链核心并完成企业转型。
在当下,科技产业的格局似乎已很难改变,中小创业公司的发展前景不乐观。然而,如果从更长周期来看,中小创业公司也并非日暮途穷。事实上,风雨坎坷后仍然矗立在产业革命前沿的创业公司,很可能迎来巨大的价值重塑。
首先,格局固化折射了产业饱和,新兴产业格局的持续固化不利于优胜劣汰和创新迭代,因此,行业性的政策通常是扶植“有远见”的弱者。
其次,大多数行业格局的持续固化会导致经济衰退,一二级市场资本避险属性增强导致所有资本躲进“现金牛”、“龙头”、“不缺钱”的投资标的。因此,各国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不会一味地收缩,如此才能防止投融资市场彻底失去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从而打破新兴产业的融资格局。
最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产业前沿,受制于企业体制、阶级固化、激励不畅等因素,其中的龙头企业并不能百战百胜,一些优秀的中小创业公司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和团队价值将在龙头科技企业的投资兼并中被大幅重估。这意味着,产业内部的价值发现并不受制于宏观货币政策和融资环境约束。相反,龙头企业在技术和产业迭代中稍有懈怠和闪失,就将成为“日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