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华安新丝路、华安核心优选基金经理)
始于2013年的对“一带一路”主题的热情在去年二季度达到高峰,其后随着某个知名股票的倒下迅速冷却,目前来看主流的投资观点已经不认为一带一路会有实际的价值,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投资如果着眼于中短期,那么一定会密切关注二级市场的变化,而对产业发生的实际进展较为忽略,除非产业中迅速发生能够直接影响二级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来说,尤其是其海外的部分,每一步的推进都颇为不易,涉及国家、政府、企业多个层面的博弈,战略的执行主体又以上市的大型央企为主,其海外业务的开展要兼顾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同时又不能违背作为上市公司的基本原则——为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以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来看,这样的主题不被热衷确实是情有可原的。
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仅举两个数据为例。其一,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49个国家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总额的12.6%(也就意味着撬动了超过1100亿美元的投资);其二,来自进出口银行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末,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余额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46%,全年签约项目500个,同比翻倍,签约金额3000亿,增长70%。事实上,如果关注上市公司公告的话,来自微观层面的大量数据也能充分印证,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已经事实上开始启动,进入2016年,亚投行的正式开业以及印尼高铁的开工也继续证明这一点。
回到投资上来,与产业界的实质推进相比,资本市场的情绪明显处于偏悲观的状态。当然,客观来看部分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依然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但如果把目光放远一些,以中国企业的创造力与进取精神,在中国政府全力推动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市场最终将提供广阔的增长机会,抓住其中机会的上市公司也必定会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情绪的悲观带来的恰恰可能是绝佳的投资机会,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好的标的公司,保持耐心,从而分享在目前全球性经济困境中难得的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