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期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我们认为,这一战略蕴含重大投资机遇,可以被称作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投资浪潮。
回望历史,可以带给我们更多启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投资浪潮奠定了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主线,也给资本市场带来机遇。
20世纪90年代沿海城市开放、成立经济特区,助力中国经济走出“困局”,直接推动了轻工业爆发增长,奠定2000年以后成为“世界工厂”基础。1998年以后,依靠积极财政政策,中国政府推动基建地产发展,得以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并实现重工业、房地产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底的“四万亿”则抵消了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实现了新一轮周期复苏。但是,由于调整时间过短,国内产能过剩与地产泡沫出现加剧。
时间走到2010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仅面临着国内产能过剩,也面临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等各类问题。硬币的另一面,是我国外汇储备充足,高达3.8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雄踞世界第一,但对外投资远未到达预期。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普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一带一路”更是被列为三大区域战略之首,中央“一带一路”工作小组也随即成立。
“一带一路”要实现“五通”和经济意义上的“三通”。“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经济意义上的 “三通”则是指通路、通航、通商,即包括加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贸易壁垒,降低投资成本等。
“一带一路”囊括了国内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多数省份,国外则包括东盟、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与我国建交的主要第三世界国家,视野巨大。涉及的产业囊括了包括建筑、建材,装备制造,以及消费升级等,产业影响力前所未有。
据相关部门测算,仅“一带一路”区域当前基建投资年均投入将约1万亿美元,若增速平稳,未来相关地区7年合计的投资额将高达8~10万亿美元,并且未来20年基建投资复合增速要持续保持在15%以上。相对中国国内每年约11万亿人民币的基建投资,“一带一路”区域一年约1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目前看并不算大,但是海外未来增长空间更大。
“一带一路”投资路线图已经清晰。首先是受益于基建投资的建筑、建材行业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装备制造业则随之受益,包括交运、机械、通讯等行业成为重点关注行业。随着“一带一路”正式进入落地期,相关投资正迎来好时光。
(作者系华安核心股票、华安创新混合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