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下,主动性政策收缩成为今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股票市场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面对这种困局,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思考,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投资思路。
从现在政策导向来看,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依靠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来完成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但我们认为目前全面转型还处在孕育和发展阶段,道路仍然漫长甚至曲折,主要体现在:(1)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利润结构看,垄断行业、金融和房地产产生的利润占比巨大,这种格局如果持续,将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产业的空心化和经济的虚拟化;(2)“中国制造”过去依赖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优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能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趋势下,创造价值能力降低,而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创新能力、对仓储物流、营销渠道的掌控、信息管理等弊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渐明显;(3)新兴产业整体上无论是技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方面还是比较脆弱的,大部分处于培育期和发展期。
像中国这样的庞大经济体,依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条道路基本走到了尽头,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需求和市场,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升经济活力。
尽管转型和科技创新之路比较艰难,但也充满了希望。一方面我国经过多年的技术累积,以及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政策的落实,再加上成本优势,具备产业升级的实力;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比重逐渐提高,将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充裕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而从国外经验看,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在经济扩张的阶段发生,而是在衰退的痛苦中产生,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也使走这条道路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在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后及对房地产、基础建设投资的控制情况下,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更多地得到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
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是产业升级的未来,也是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主要平台。而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将促进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传统产业对高效节约、清洁、自动化的关键性技术的吸收、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对内生效率提升、以及借此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
我们相信,在国家强调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在未来都会产生许多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市场广度、技术深度、产业宽度和政策强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以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为标准的成长性投资,是未来几年非常有效的方式。
(作者系华安创新基金经理,华安科技动力基金拟任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