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余晓洁、章苒)两会期间,“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亮相北京。一个熟悉的身影,面带慈祥的微笑,在国家会议中心幸福地给代表委员们当起了“导游”,他就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政、产、学、研、用
自主创新“骨骼”的营养之源
记者:我国确定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科技进步与创新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中国自主创新的源泉在哪里?
万钢:科技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骨骼”要强,一在战略,二在企业,三在人才,四在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有五个字政、产、学、研、用,这五方面紧密结合。比如高速列车,从引进消化的250公里的时速到挑战全新时速,需要全面创新。科技部、铁道部共同启动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计划,集聚了25所高校、10多个重点科研院所、50多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整车厂和500多家零部件厂商。68名院士和上万名科技人员投身其中,实现了车型、制动、驱动、减噪等十大关键技术突破。
兴高端、提传统、增服务
“十二五”科技支撑三大着力点
记者:“十二五”已经开启,中国的巨型“科技航母”如何为促发展、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万钢:简单来说有三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国际上高端竞争的焦点。最近美国国情咨文提到我国的超级计算机、高速列车和太阳能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而且要有序地、可持续地发展,从基础研发到市场应用形成产业链。
二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这次政协的一个提案给我触动很大。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尖钢珠近90%来自进口,墨水80%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常用的中性笔,美国卖1.99美元,我们制笔厂利润才1角钱。这方面进步的空间很大。不是说什么都不进口,但必须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上的位置,使价值分配更加合理。
三是大幅度增强服务业。这既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求,也是节能减排、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需要。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还比较高。以上这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国产大飞机C919
不单是一架飞机,它是中国航空、高端制造的美丽缩影
记者:毫无疑问,C919是这次科技展一大亮点、观众的“宠儿”,您对国产大飞机2014年飞上蓝天有信心吗?
万钢: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华夏儿女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航空人数十载的奋斗。C919不单单是一架飞机,它代表了中国的航空产业,而且这个航空产业定位高端,直面世界上两大强者的挑战。
C919的创新,建立在自己的系统集成之上,我们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它不是封闭的研发系统,直接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整合资源。这将加速我国商用大飞机获得国际试航许可、飞向世界各地。
观众们一定会感受到C919“人性化”的一面:座位舒适、行走舱宽敞、经济舱设有信息板、各式各样的照明色调温馨。驾驶舱内有全屏图像显示,方便飞行员观察整架飞机。安装有自主研制的一整块视线板,飞行员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不再是纸质的,不需要翻来翻去。
我想,“举全国之力,集全球之智”的C919一定能赢得全球飞行员和乘客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