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这是连续四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后,首次提升。商业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超额准备金率为2%,自那时到现在公开市场操作余额上升了约5000亿,而我们估计10-12月外汇占款增加约7800亿,如果不考虑现金投放和年末财政存款变化(这一变化通常会在后两个月被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回去),商业银行增加可用高能货币约3000亿。此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冻结资金约3000亿,基本打平。若考虑10-12月存款增加导致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则商业银行可用高能货币下降约1000亿。总体来看,不考虑年末财政存款变化的短期扰动,此次上调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略有下降。
昨日我们重点提示了加息的风险。虽然事实是动用法定准备金率手段,但基于央票利率上升推断央行即将采取调控措施仍然是对头的。而且,之前有传言1-2月份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都要动,现在至少兑现了一半。到底是"或"的选择还是"且"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几天我们和主要券商交流的结果是,券商一致认为利率是最后手段,而且要等到美国加息之后才会加息,早期会主要采取数量手段。如此,则数量调控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尽管也会有较大冲击,但不会彻底打乱现有预期。而万一出现加息则属于严重超预期,会把整个调控节奏和力度的预期彻底打乱,将会带来很严重的冲击,反而不得不防。而我想强调的是,利率手段在理论上和实务上都绝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难以运用且以美联储加息为必要前提。
总之,又一只靴子落地,但显然这不是最后也不是最强的一只。我们之前强调的经济反弹势头严重超预期,进而导致调控超预期的上半年特性,已经强烈凸现。而市场方面,由于调控措施出台时间早、密度高,市场预期已经从去年12月的一致期待一季度或者上半年行情,迅速转为放弃这一预期,甚至明显有转向悲观的趋势。
这种经济的、政策的、市场的表现,我认为正是酝酿下半年所期待的慢牛行情的理想开端。因为:
1、 经济动能十足,各类经济主体的中期预期强劲,调控只是阻滞其自我加速,力图实现高位趋稳,这为行情提供了必要的基本面支持;
2、 市场乐观情绪遭到迎头打击,短期内视野会集中在政策调控方面,而忽视基本面强劲的事实;
3、 由于上述两点,原先很高的静态估值得到稀释时间窗口,平稳下降到非常合理的区间,并进而向低估态势转化。
4、 一旦通胀压力回落,宏观调控开始从高压状态回撤,则经济强劲、流动性充沛和估值偏低之间的不匹配就会凸现出来,驱动市场转为坚定上涨。
那么,通胀压力会回落吗?我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目前中国的产出缺口和全球的产出缺口都还没有消除,货币高增长的作用主要落实到产出上而不是通胀上。
其次,就全球而言,实际上并未出现货币高增长的状况,发达国家货币信用尚未走出收缩状态,信用紧缩仍然是美联储担忧的头号问题。这种背景下,中国总需求的异军突起可以得到全球的剩余产能和资源的支持,抵抗通胀的能力更强,所以短期内产出反弹会更加超乎寻常,这方面未来还会得到美元震荡趋强压制国际商品上涨节奏的支持;
第三,中国本轮反通胀调控开始得非常早,从去年4月份尤其是7月份开始信贷新增额就已经回到一个相当克制的水平,也就是说已经在消化上半年激增的信贷。加上提高资本充足率这种制度性"荆轮"的加入,加上决策层随着经济恢复态势的明确日益明确对通胀和信贷的防范立场,可以说本轮反通胀操作货币政策没有落后于通胀。目前通胀预期较浓是因为基数因素、天气因素,以及去年上半年货币扩张的时滞效应。正如去年一季度信贷激增但大家并没有建立经济将要在几个季度之后强劲回升预期一样,目前市场的担忧,其实是没有看到去年下半年以及目前愈发坚持的调控措施在未来会有的效果。
最后,天气因素会逐渐消退,而在当前的价格上涨中,主要是蔬菜这种快速供应品,没有出现长生产期产品显著涨价。
我仍然维持以基本模拟情景作为CPI走势的预期,即一季度压力最大,而季度横盘,三季度开始回落。天气因素使得全年2.5%的预期略有一点上行风险,但仍可保持在3%以内。如果这个预期是正确的,那么在二季度市场就会看到未来,从而开始改变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调控的提前使得原来估计的第一波行情没有出现,但却使得原来预期的下半年行情有可能提前一些开始。但就目前而言,仍处于经济和政策抗衡的最激烈时期,从而仍然处于窄幅波动博弈时期,但我仍然建议从配置着手而不是从仓位着手应对这种波动博弈,并继续维持低配地产、银行,高配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石化、化肥、航运等的建议,但当前对银行看法在前期基础上略更积极些,对有色略更中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