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华:寻找价值洼地
2008-05-16 11:24:25 来源: 福布斯中文版 字号:

      华安MSCI中国A股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光华认为自己是个风险厌恶者。他不接受任何高估值的股票,并质疑价值投资者最看重的企业长期成长性能否兑现。“我在买入的时候会首先想,这样的价位,到底最后能不能再出来的问题。”刘光华说。

      谨慎保守的性格,符合该基金的定位——增强型指数基金。指数型基金通过被动的模拟成份股比例,获取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刘光华要做的,就是在跟踪目标指数的同时,借助自己的投资方法,做适当“增强”,即对仓位和选股进行微调。

      与很多投资人关注投资对象三大指标——所处行业、企业经营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一样,刘光华同样以此三个指标作为考察某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和调整的重要因素。相比而言,他更看重的是管理团队的作用,“优秀的管理团队,在行业景况好的时候要表现更好,而行业转坏的时候,能够重整行业资源。所有的经营问题,最终都是团队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刘光华热衷于对企业进行“估值”。刘光华的估值原则较为谨慎。他完全不接受5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高市盈率的股票,要么是赢利业绩很差,要么是高估值的股票,两种情况下,都不值得投资。”刘光华说。同时,刘光华认为,连续多年的翻倍或者高成长,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极难兑现。“即便是某些公司具有很好的经营基础,但在经营基数增大之后,也很难保持长期的高增长。”

      刘光华的投资核心就是发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他认为理想的被低估的公司,是市盈率在20倍左右,并且预期业绩优秀的公司。在这类公司成为市场热点前就买入,然后经过两到三个月成为市场的热点之后,在高位抛出。由于MSCI指数中已经包含300多支成份股,因此,刘光华必须借助公司内的投研平台完成低估值股票的发现工作。“我一般会实地调研持仓前20名的股票。”

      去年初发掘出的价值被低估的湖北宜化是刘光华引以为豪的案例。这家公司及其母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是湖北省销售收入排前五位的公司,在化工行业内有很高的地位。在刘光华的实地调研中,管理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很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对中国制造业有很强的自豪感,对经营公司有很大的使命感。但湖北宜化去年初的市盈率偏低,当时的股价是10块出头。资本市场对这家公司还不够认同。连公司的管理层也不理解,自己的价值为何被低估。”

      调研结束后,刘光华随后对湖北宜化进行了增持。作为一只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光华的微调原则是在某只成份股占指数权重的基础上加、减1个百分点。2008年1月,湖北宜化最高股价达到了30多块。证明了刘光华年初的估值判断是合理的。

      刘光华坚信,只要对某只股票的估值是合理的,就会有持有的信心,不担心股价继续下跌。“如果下跌,我还会继续补仓”。刘光华说。对于持有时间,刘光华的判断标准是股价是否超过了合理估值的范围。一旦股价超过了他认为的合理区间,他就会抛出。所以,合理的估值是他的投资核心。刘光华更喜欢看一些不是大家关注的行业,如果某只股票已经是市场热点了,他通常不会再去投资。“如果我选的股票两、三个月后成为市场热点,我感到很高兴。”

      尽管估值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很多,刘光华认为,证券业其实没有太大的秘密。“不论是考虑PEG(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等指标,还是相对估值等,基金之间在估值理论和工具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即便是与华尔街相比,我觉得这些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差距。国内的基金经理也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最后产生投资效益差距的地方,在于投资心态以及对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的判断。”

      兴业银行是刘光华在银行股中偏重的个股。“这家银行上市前的路演,基本面和管理层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就对他有信心。但兴业上市后,表现却相对不是很好。通过登门拜访,我们坚持看好兴业银行。”实际上,兴业银行上市后的资产扩张很快。对非信贷业务的运作很灵敏,例如去年开始第三方存款,给兴业银行带来了很多新客户。最终,兴业银行的股价在2007年从最低的20元起步最高涨到70元,为刘光华的基金带来可观回报。

      刘光华喜欢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现在指数在3000多点,市场充满了悲观情绪。“有些人会想,该不该在跌破3000点了再买入。我会想,去年大牛市,市场中的一些积极乐观的预期是否有合理的成分和依据。”刘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