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伦敦成为欧洲美元主要交易场所对其的正面影响将在香港重演。如果人民币能够取代美元地位,香港也将取代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完全取决于人民币管制的放松。人民币经常项的部分放松,催生了香港人民币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人民币资金流大部分是单向,即由境内向境外流出,一旦资金出境,其再次入境非常困难,从实质来讲,目前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是相互割裂的。在这种情况下,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境外人民币市场的积极性将被压抑,因为其持有人民币的成本很高,而可投资产品极少,同时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定价也将由于参与者少、流动性差而产生偏离。
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开启,必须以人民币资本项管制的放松为前提,目前人民银行允许香港部分机构参与境内银行间市场、小QFII政策的实施、后续人民币产品的发行正在逐渐构成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稳步推进。
回顾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过的路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香港居民每日携带不超过20000元人民币离境,境外(主要是香港)开始出现合法出境的,不指定用途的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开启。在本阶段,由于境外人民币存量较少,境外人民币产品仍以NDF等不受中国政府管制的场外产品为主,且规模和流动性都较小。
第二阶段:201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在香港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香港人民币存量资金快速升高,境外人民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本阶段,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飞速上升,以及境外机构被允许进入国内银行间市场,中国政府对于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影响有所加强,境外人民币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显现,境外人民币定价债券和结构性产品规模开始快速增长。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对于香港市场来看,可谓意义深远。从宏观上来看,香港在境外人民币交易中的先发优势将确保其在今后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享有最大的收益,巩固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从微观上来看,对于香港金融中介机构,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对其业务收入具有正面影响。以商业银行为例,其收益主要来源于人民币存、贷、汇等业务收入 ,以及人民币金融产品发行、融资、交易等中间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短期来看,对于上述收益贡献不能过于乐观,原因在于,首先,根据现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香港银行提供的人民币业务必须基于客户存在人民币贸易结算目的,同时交易对手仅限于5个试点城市的356家企业,规模有限,而境外贸易结算也部分抵消了香港转口贸易对香港银行的贡献;其次,根据卖方对于港交所的盈利贡献估计,人民币定价产品在2012开始将对港交所产生微弱的正收益,由此推断人民币定价产品在香港的全面推进还需时间,相关中间业务收入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因此,在相关概念个股的投资过程中,给予过高的估值具有较大的风险。
(作者系华安香港精选、华安大中华升级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