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资者心理由喜转忧后尚未形成新的统一预期,市场弱势心态短期难以扭转,上证指数从3000点高位快速滑落。不过我们认为,当前宏观面风险有限,历史可比估值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指数有望在2800点的箱体下沿逐步完成底部构筑过程。
经济硬着陆风险小
制约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仍是通胀预期的不明朗。虽然3月份CPI环比回落,且蔬菜价格回落会对4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带来积极影响,但市场的通胀预期远远高于CPI读数。尤其在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处于高位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最高峰尚未到来。在此背景下,政策紧缩手段难以松动,且实际紧缩力度可能高于第一季度。
我们注意到,始于去年下半年的政策紧缩,已经开始显现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实体经济领域方面,资金供求处于偏紧状态,反映中期流动性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直处于偏紧状态,票据直贴利率与2008年上半年基本持平。而上市公司一季报经营数据中的某些特征,可能也是宏观紧缩在微观层面的最终反映。例如,制造业出现“高存货、低现金流”特征,下游终端行业需求增长动力不足,这都可能成为未来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下滑的触发因素,也部分解释了一季报披露结束后市场心态快速转弱的原因。
由于政策紧缩效果开始逐步显现,第二季度国内需求回落的趋势比较清晰,本周公布的4月份宏观数据,可能将进一步验证经济阶段回落的趋势。
不过,目前我们认为经济“硬着陆”风险很小。实体经济层面上,钢铁、水泥等中游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仍维持相对高位,后续保障性住房、西部开发等项目投资,也能够在宏观上维持投资的稳定性。外围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比较明确,事件性冲击对市场影响会相对有限。同时,政策紧缩也始终在关注实体经济运行指标,对价格手段的谨慎使用正是管理层温和紧缩的直观体现,类似2008年的政策超调可能性很小。经济回落可能表现为阶段性调整,回落幅度有限。
此外我们注意到,美元反弹造成大宗商品、重金属期货价格暴跌,一度对A股市场人气形成打压。但反过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缓解我国通胀压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之前持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对CPI非食品价格形成持续压力,3月CPI非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持续在7%以上高位运行。如果商品指数见顶回落趋势能够延续,将为国内物价走势、政策调控提供更加明显的腾挪空间,并刺激新一轮上涨行情的提前到来。
进入震荡寻底阶段
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宏观经济风险有限的前提下,当前市场估值具有明显支撑。全部A股13-14倍的滚动市盈率代表着历史上两次最悲观时期的绝对底部(998点和1664点)。目前全部A股滚动市盈率位于17.17倍的相对低位,与2010年6月底市场担忧“二次探底”时2319点16.34倍的滚动市盈率基本相当。没有实体经济硬着落,16.0-16.5倍市盈率可能代表了市场情绪波动所能到达的低位,2700-2750点可能就是上证综指的底部。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仍是区间震荡格局,箱体下沿约在2800点附近,虽然目前市场总体弱势格局可能难以迅速扭转,但前期调整到位的大消费、超跌题材股重新活跃,可能意味着市场已经逐步进入震荡寻底阶段。短期建议关注4月宏观数据出台后市场心理及政策预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