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压力已致部分地区暂时叫停资源价格改革
财政部网站12日刊登了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中国财政》杂志(2011年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开创“十二五”时期财政金融工作新局面 。
李勇在文章中指出,2010年以来,美元和欧元的“轮番”贬值,不但冲击了我国的出口增长,也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加大了外汇储备币种管理的难度。
外储出现账面亏损
李勇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1%左右。美元和欧元“轮番”贬值,给我国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是冲击出口增长。欧盟和美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元和欧元“轮番”贬值使我国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不乏美元和欧元贬值的因素。二是加大外汇储备管理难度。美元和欧元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储备货币,我国外汇储备也以美元和欧元资产为主,欧元和美元的“轮番”贬值,不但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而且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管理的难度。
部分地区暂停资源价格改革
李勇称,尽管本轮物价上涨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前几轮通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因为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
数据显示,自去年1月以来,我国CPI持续攀升,特别是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
李勇认为,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他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将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
李勇介绍,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在高通胀的压力下,暂时叫停资源价格改革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资源和劳动力价格改革,正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因此,正确处理“抑通胀”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调结构”的节奏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