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紧盯货币条件正常化进程
华安投资观察
我认为2011年国内外资产市场的关键词是货币条件正常化。
自全球央行采取极端货币刺激政策开始,全球各类资产都是在一种极端货币条件下进行定价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直接推低了无风险利率、推高了风险资产的价格,另一方面也通过刺激实体经济恢复对商品和股市形成拉动。
随着各国经济先后步入恢复轨道,极端货币政策也随之先后面临向正常状态回归的要求。从中国来看,在一揽子政策的大力度刺激下,经济增速在2009年二季度就开始强劲回升,随之在三季度以银监会开始严格资本充足率要求为起点,中国的货币条件开始回归,之后通过信贷额度、法定准备金率、升值、加息等不断强化。从美国来看,美国货币政策也将开始面临回归要求。我们预期QE2很可能执行完6000亿美元购买量后就终结,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将开始讨论极端货币政策如何稳步退出的问题。
然而,极端货币政策的退出,会对资产价格带来剧烈而频繁的扰动。
就中国而言,一方面房地产严厉行政调控拖累了货币条件正常化的进度,另一方面汇率市场化不够,导致货币条件的松紧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直接的货币政策操作,而是取决于国内外资产相对需求的变化,而这种相对需求在国内外经济复苏步伐不一致的情况下,是中国央行所难以完全掌控的,这也使得国内货币条件正常化推进受阻。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恢复步伐,中国货币条件正常化的步伐明显偏慢。这导致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继续存在,迫使央行在继续与各种约束条件对抗中收缩货币。收缩的方向以及对抗的过程必将对资产市场形成扰动。
就美国而言,在将短期利率降到接近于零,以及反复推出大规模国债购买计划之后,美联储与金融市场的有效交流遇到了严重的障碍。一方面,美联储内部持续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即使是伯南克在内的刺激派,对于长时间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力及其退出时应采取的方式、路径、力度、影响,也是心中无底的。在美联储不能与市场有效交流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转向必将导致广泛的市场扰动。
货币政策调整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广泛冲击的理由还在于,我认为所有资产价格都是相互联系、互为镜像的。如果说极端货币政策催生了巨大的美国国债泡沫,那就等于说其他风险资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泡沫。货币条件正常化对美国国债泡沫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冲击,进而对包括汇率、黄金、基本金属、石油、股市等所有其他风险资产形成冲击,程度则依其与实体经济关联的紧密程度而定——与实体经济联系越松的,受到的冲击越大。
根据以上认识,我认为2011年投资需要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紧密跟踪分析货币政策如何跟随实体经济形势而变化,紧密跟踪分析各类资产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适当先行。从大的方向上,可以关注三类行业:一类是转型推进行业,因为转型是一个超周期的大题目,转型推进行业因此具有对抗货币收缩的坚实支撑;一类是稀缺资源行业,因为货币收缩的背景是经济恢复,而经济恢复必然会对资源加大需求;最后一类是被市场极度排斥的行业,这类行业中蕴含的泡沫极少,随着经济恢复其基本面和估值的优势会凸现出来。
(作者系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